管鲍之交瓷罐刘俭、钟昆廷尺寸:高37直径32 《管子》和《史记》记载,春秋时的齐国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,从小就是好友。管仲家穷,鲍叔牙家富。早年两人合伙做生意,管仲出本钱少,分红时却拿钱很多,鲍叔牙毫不计较;管仲曾做官三次,都被罢免,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才能,是因管仲没碰到赏识他的人;管仲参军作战,临阵逃跑,鲍叔牙也没嘲笑管仲怕死,他知道管仲是因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。后来,管仲辅佐公子纠,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。因齐襄公无道,被逼流亡出走,管仲和公子纠逃到鲁国,鲍叔牙和小白逃到莒国。内乱平息后,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争回齐国,夺权登位。管仲曾射过小白一箭,箭头被小白的衣带钩挡住,侥幸逃生。最终,小白和鲍叔牙先到齐国即君位,也就是齐桓公。而公子纠和管仲,只好回鲁国继续避难。 随后,鲍叔牙设计借鲁国之刀杀了公子纠,又把管仲“引渡”回齐国。齐桓公为了泄射钩之恨,要杀管仲,被鲍叔牙制止。鲍叔牙告诉齐桓公,管仲是个治国奇才,不能杀,且还要重用。起初齐桓公不应,鲍叔牙又说:你要想成就霸业,治国、图强、称霸,非管仲不可。在鲍叔牙的劝谏下,管仲当上了齐国的相国。 后来,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。管仲临死前,再三嘱咐齐桓公不能让鲍叔牙继承相位。深知鲍叔牙为人耿直,不会融通。势利小人易牙趁机挑拨离间说管仲的坏话,鲍叔牙深知管仲是为国家利益而不讲私情。易牙只好灰溜溜的离去。 管鲍之交,因其建立在公义、大局、国事基础之上。鲍叔牙让相,是出于公心公利;管仲不推荐鲍叔牙为相,也是公而忘私。这与建立在私利、私情基础上的哥们义气、酒肉朋友,不可同日而语。
管鲍之交瓷罐
刘俭、钟昆廷
尺寸:高37直径32
《管子》和《史记》记载,春秋时的齐国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,从小就是好友。管仲家穷,鲍叔牙家富。早年两人合伙做生意,管仲出本钱少,分红时却拿钱很多,鲍叔牙毫不计较;管仲曾做官三次,都被罢免,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才能,是因管仲没碰到赏识他的人;管仲参军作战,临阵逃跑,鲍叔牙也没嘲笑管仲怕死,他知道管仲是因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。
后来,管仲辅佐公子纠,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。因齐襄公无道,被逼流亡出走,管仲和公子纠逃到鲁国,鲍叔牙和小白逃到莒国。内乱平息后,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争回齐国,夺权登位。管仲曾射过小白一箭,箭头被小白的衣带钩挡住,侥幸逃生。最终,小白和鲍叔牙先到齐国即君位,也就是齐桓公。而公子纠和管仲,只好回鲁国继续避难。
随后,鲍叔牙设计借鲁国之刀杀了公子纠,又把管仲“引渡”回齐国。齐桓公为了泄射钩之恨,要杀管仲,被鲍叔牙制止。鲍叔牙告诉齐桓公,管仲是个治国奇才,不能杀,且还要重用。起初齐桓公不应,鲍叔牙又说:你要想成就霸业,治国、图强、称霸,非管仲不可。在鲍叔牙的劝谏下,管仲当上了齐国的相国。
后来,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。管仲临死前,再三嘱咐齐桓公不能让鲍叔牙继承相位。深知鲍叔牙为人耿直,不会融通。势利小人易牙趁机挑拨离间说管仲的坏话,鲍叔牙深知管仲是为国家利益而不讲私情。易牙只好灰溜溜的离去。
管鲍之交,因其建立在公义、大局、国事基础之上。鲍叔牙让相,是出于公心公利;管仲不推荐鲍叔牙为相,也是公而忘私。这与建立在私利、私情基础上的哥们义气、酒肉朋友,不可同日而语。